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https://www.052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酷站推荐 > 酷站 > 正文

今年双十一以1207亿元收官 马云说我们见好就收

发布时间:2016-11-18 05:55:00 所属栏目:酷站 来源:钛媒体
导读:副标题#e# 摘要: 今年天猫双十一的销售额最终定格在了1207亿元人民币,再次刷新纪录。不过,马爸爸说了:我们见好就收。不然,中国物流界所有能走路的,都要出去送包裹了。 11月11日24时,今年天猫双十一的销售额最终定格在了1207亿元人民币,其中无线成交

  未来几天,中国物流界所有能走路的人可能都要出去送包裹,这个挑战很大,我们不希望把一个很快乐的事情变成某一些岗位的人的痛苦。所以我觉得目前为止,见好就收,因为“双11”不是为了一天,我们还要做下去。

  很多人在问“双11”会不会继续做下去,我本人觉得应该继续做下去,并且上次说了,要做一百届,现在才有八届,可能还有九十二届,还要继续坚持,可能只是做的方式、方法、味道、内涵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其它的,我觉得也没什么,就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注,因为关注“双11”、关注整个中国电商甚至关注整个中国未来的新零售,就可以看到一个十三亿人口巨大的内需市场正在被高科技、互联网,以独特的形式一点一点打开,我对此感到无比欣慰。

  我真的是觉得特别高兴,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用技术、用梦想、用所有人的勤奋,能做前人从来不敢想象的事情。

  对于全世界,对于这个数字是不是感到震撼甚至表示怀疑都很正常,今天早上就有人问我这个数字。

  西方总怀疑这是真的假的,我说太正常了,二十年以前我也很怀疑微软的软件为什么能够卖那么多,因为中国那时候并不买软件,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人买软件,所以,互相不理解都正常,但是我们也不是做一届,我们会永远做下去,不断证明我们可以激发强大的需求,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更高兴。

  所以谢谢大家,辛苦了,我们明年继续。明年的场地在哪儿,我们今天还不知道,等开了“双11”以后再来研究。也许十周年、也许十五周年,也许十二周年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去美国、欧洲、日本,也许在全世界各地共同展开我们的“双11”活动。

  消费和创新是双十一背后的驱动力

  Q:马总你好,我来自人民网的记者,我想问您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双11”这八年,从五千万到现在接近1200亿的成交额,您觉得它的推动力是什么,它背后代表了什么样的商业变革力量,您觉得阿里在这八个“双11”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我们也观察到今年的“双11”,移动端成交其实占绝大多数,最高比例是95%,我们想问您觉得在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能够改变电商、改变中国商业技术创新的机会在哪里,谢谢马总。

  A:谢谢,这八年的“双11”,到今天为止,我自己这么看,它巨大的推动力是消费的力量,因为原来中国的三驾马车以出口、投资和内需,其实内需我们说了这么多年来,到底怎么激发内需,一直没有找出办法来。在过去我们基本上大量的精力花在出口刺激,还有整个投资,这两个工作都是政府可以干得很好的。

  但是我认为内需消费应该市场驱动,真正的消费,这是一个市场行为。我们必须学会消费,我们必须学会享受生活,我们必须学会不仅仅在公路、铁路、交通、航运基础设施上投资,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必须在自己的生活上投资,必须在教育上投资。

  我看到过去八年中国强大的消费力量在推动着,当然是民间的力量、是市场的力量激发了这个事情的发生,背后我看到最强大的是技术的变革。

  以原来的商业基础设施看来,我觉得很有意思,中国电商和互联网打造了一个崭新的商业基础设施,无论从支付也好、物流也好、商品的积累也好,消费者触达的体验和感受也好,完全是十年以前我们不可想象的东西。我觉得这儿消费看到了市场化,以民间来驱动,以商业来驱动。

  第二个,我也看到了创新,这纯粹是创造出来的一种需求,所以这两个我觉得是背后的动力和技术的力量,对于我们来讲,最大的挑战就是技术。其实大家知道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前面的四五年,中国几乎所有的银行碰上“双11”都瘫痪过,中国的物流是全部通过人工的努力,每一个个人的努力,把所有的包裹送出去。

  这一些东西,经过八年下来,当时所有的银行都怕,所有的银行也都不高兴,干吗一定要把所有东西,大家都来挑战,为什么你们一定搞一天,干吗不拉大到二十天,不是挺好吗,所有的创新都是被逼出来的。

  我们不逼,银行机构的投入和产出比例、效率就会低,我们不投入,我们的物流体系不会建立起来,我们不逼,我们的新商业文明不会建立起来,其实我们在逼自己,大家知道为了这一天,为了前面的两分钟,我们所投入的研发的能力和技术的投入,是超越所有公司的想象。

  我前天早上见了阿里巴巴客服,我们两千多名客服在服务着所有的近五个多亿的消费者,我们两千多名客服,工程师有250多名,我们在客服上的技术投入远远超过绝大部分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

  这一些都是技术逼出来的,为了前面每一秒钟十二万笔交易、十七万笔交易的成交,这种技术,人类所有科学家、工程师都没有想象,这是我们逼出来的,这也是挑战,同时也不能把自己逼疯了,我们要保持物流还要人去送,还有天气的缘故,这是对我们的挑战。

  我们如何更加快乐?我们从追求量到追求快乐,到共同的参与。

  我那天去看,我很感动,我们的几个大数据工程师在研究如何保持零库存,不要出现“双11”很多商家备了大量货,结果一天过了以后,很多货压在那儿,原来他认为自己能卖十件,结果“双11”只卖了三件,七件压在那儿,如何保持库存最低,通过数据解决,这些挑战在一点一点解决。

  我们要不断的赶,我估计再有二十年,“双11”可能就会相对来讲完美一点。

  阿里缺的不是工程师,阿里最大的挑战是着眼整个生态的发展

  至于移动互联网下一波,我那天讲了,新零售不是取代电商,而是纯电商的日子以后会越来越难过。

  这两年电子商务的高速成长肯定势不可当,依旧会非常高速的成长,但是如果没有远虑,不去思考未来的商业模式,不去思考那些80%的商业零售,今天全是传统,不去改革,不去合在一起,不把线上线下数据、物流整合在一起,我觉得“双11”也走不久,电商也走不久。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最大的机会和挑战就是往线上线下的结合,传统、互联网公司的结合,只有完美结合才能走出未来。

  对于我们来讲,无论移动端也好,PC也好,总而言之的目的,是把这些技术能够真正变成普惠技术,让所有的商家都能享受到这样的技术。

(编辑: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