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https://www.052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微信创造:从通信到社交 再从工具到平台

发布时间:2016-05-24 19:52:33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iDoNews专栏
导读:如果让我选一个最近10年最令人兴奋的产品,毫无疑问,必须是——微信。微信诞生才五年多,对我而言,现在它几乎相当于半个互联网,甚至可能更多……

微信运营 微信设计 产品运营 即时通讯软件 即时通讯工具

题图为Discovery纪录片《运行中国》中有关微信部分的截屏

如果让我选一个最近10年最令人兴奋的产品,毫无疑问,必须是——微信。微信诞生才五年多,对我而言,现在它几乎相当于半个互联网,甚至可能更多。

去年10月,我曾说:

「Facebook曾经是所有社交产品的师傅,现在它正在拜微信为师,尽管它还羞于承认。微信发展过程中,有两次天才的创造,一次是朋友圈,让微信从通信切入社交;一次是公众号,让微信从工具变身平台。微信吃亏在品牌的弱势。」

通信需求是现代人类的一种基础需求。电话发明于1860年,并在接下来的100多年里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电信产业。

信息网络的发展,有相当部分是为了满足通信的需要,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于1969年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则于1987年发出。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基于PC和互联网的即时通信服务,如ICQ、QQ、MSN Messenger、Skype等。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传统即时通信服务推出的手机应用,又出现了一大批完全基于智能手机的即时通信服务,如WhatsApp、Kik、微信、liNE、Viber、KakaoTalk等。

这些通信工具部分替代或者丰富扩展了传统的电信服务。

社交网络服务(SNS)出现于本世纪初,Friendster、MySpace都曾一度引领风潮,直到集大成者Facebook出现。

在很长时间里,通信是通信,社交是社交,相互平行,彼此没有交集(我并不把一些网站内部的私信和聊天服务,当作通信服务),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2012年4月19日。那一天,「朋友圈」随着微信4.0版的发布正式登场。

微信运营 微信设计 产品运营 即时通讯软件 即时通讯工具

微信4.0版引导页

这是微信从通信向社交的惊险一跳,之前从无成功案例,我猜张小龙对这一跳也颇感惴惴。

所以它没有被放在显要位置,而是深藏在「朋友们」这个子菜单中,这种安排并不方便用户快速访问,一旦未能达成设计目标,却可以让微信方面比较容易地弱化甚至去掉它,而不需要反复折腾产品布局。

朋友圈最初只是个好友间相互共享的私人相册的timeline,没多少人真正看好这个功能,类似的产品有Instagram、Path以及大量的中国克隆,不过当时用户更主要的活动场景还是在微博。

那正是微博如日中天的时候,人们更喜欢微博那种「广播/收听」的广场模式,对拥有众多粉丝的大V来说,微博颇能满足某种众星捧月的虚荣心,用薛蛮子老师的话说,「像皇上批阅奏章一样的感觉」。

理论上微博给人人都发个麦克风,但没几个人听你说,而你也更喜欢听开复老师说(开复老师写过一本书《微博改变一切》)。每个人都在说,有人是登高而呼,有人是喃喃自语。

没多久人们就发现,微博成了一个名利场,那种刻意,那种作秀,那种博眼球,那种喧宾夺主,那种营销导向,那种急功近利,逐渐变得越来越乏味,反倒是好友之间的分享,更加真实,更加日常。

微信运营 微信设计 产品运营 即时通讯软件 即时通讯工具

微信4.0版「朋友们」标签页截图

朋友圈推出半年后,活跃度开始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打开这个深藏的功能,发布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朋友互动。

其实在朋友圈之前,好友动态这种信息流早就成了社交网络服务的标配,这得感谢Facebook,在Facebook之前,你要查看某个好友的动态,得专门访问该好友的个人页面。

2006年,Facebook推出个人动态MiniFeed(相当于微信中的个人相册),和按时间线串联所有好友动态的NewsFeed,并把NewsFeed作为用户登录后的首页。

NewsFeed一露面就引起巨大的争议甚至抵制,「感觉自己被剥光了」是不少人的共同感受。今天,人们在一个页面上查看所有好友的所有动态,已经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我们甚至觉得,社交网络服务天然就该是这样的。

微信运营 微信设计 产品运营 即时通讯软件 即时通讯工具

我的手机周耗电排行

朋友圈的推出和成功,让社交网络服务成为微信的一个功能,这个功能如此重要,它让微信从一个通信工具,逐步演化成一个生活方式,在收发消息之外,有了可以「刷」,可以「泡」,可以互动的场景。

这个功能如此成功,如此黏人,以至于张小龙不得不苦口婆心地规劝我们:「除了微信还有生活」。

微信运营 微信设计 产品运营 即时通讯软件 即时通讯工具

题图为Discovery纪录片《运行中国》中有关微信部分的截屏

上次说到朋友圈的推出,是微信向社交网络服务的惊险一跳,很多人不同意:由通信拓展到社交,很容易想到,也不难做到啊,惊险在哪?

容易想到的事,却没人做到,不是因为太容易,而是因为太难。

手边的例子是QQ和QQ空间,这不是通信向社交扩展吗?

是,但这是两个独立的产品,尽管QQ是QQ空间的关键入口,并共用QQ的用户关系链,但两者有各自完全独立的产品形态和产品逻辑,用户也会分别看待和使用这两个产品。就像在同一条河上,一座桥和一条船,分开没问题,合在一起有多难?

通信是一个工具,你收到好友的消息,会去查阅并回复,在不需要通信的时候,通信工具并不存在。

SNS是一个场景,你对SNS的使用是主动的,并不需要一个事件来唤起,这种使用可以是随时随地的。通信是所有人的刚需,而社交却未必。一些特葛的人至今仍在使用诺基亚功能机,仅使用电话和短信功能。

另一方面,用户对通信关系链和社交关系链的理解,也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就是一个安静的通讯录,后者则是一个好友动态发生器,用通信的关系链,来随时发生社交动态。

本来以为是个通讯录,结果通讯录中不时跳出XXX发了一张照片,XXX转发了一篇文章,这无疑会严重挑战用户的心理疆界。

因此,从通信向社交扩展,是对产品属性和用户习惯的重大改变。尽管微信团队从不让任何现成的定义束缚自己的想象,但这一跳还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编辑: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