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https://www.052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学点产品心理学(二):张小龙和乔布斯的产品境界

发布时间:2016-01-15 10:13:20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产品100
导读:在商业文明社会,产品构成了公司的基层设施,放目远眺,除了自然天成的东西,比如白云,小鸟,远山和大海,处处皆产品,一块砖头,一块玻璃,一张废弃的报纸等,它们都是人

20160106055014187

一、我们需要一双什么样的眼睛

产品即艺术,艺术即产品,生活中处处皆产品,生活中处处皆艺术,如果你天生具备这样一双眼睛,等同于拥有了做产品的天赋。

因为艺术是美的最高境界,如果你做出的产品,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还是某些工艺品,哪怕一个普通不过的物件,皆体现了你对艺术的理解,与美的感受。

拥有一双发现生活美,经常思考生活之丑恶的眼睛,和拥有一双举目无神的眼睛的产品人,做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微信张小龙和苹果的乔布斯都是产品经理,而我们要学习他们做产品的经验,他们对产品的理解深度,不是要看他们说了什么,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不是很能让一个人对某件事准确的传达,或者,完全传达,最简单粗暴的做法是身临其境感受他们的作品。

再具有思想深度还有远见的评论,都不及艺术家和产品经理的一个作品,某个艺术家或产品经理或者很能侃,这些都不是我关注的,我关注的是他们有哪些作品,只有作品不会骗人,而人们也欣赏那些沉默类型的,一直用作品说话的艺术家和产品经理。

在商业文明社会,产品构成了公司的基层设施,放目远眺,除了自然天成的东西,比如白云,小鸟,远山和大海,处处皆产品,一块砖头,一块玻璃,一张废弃的报纸等,它们都是人造的,但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产品设计都只是突出它简单的功能,而没有突出其艺术美的潜力,或者尽其善美,以智能手机为例,大多数厂家出的产品都是一块有屏幕的四方块,虽然都能打电话,上网,但不同产品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有远见的商家不仅是要具备工匠精神的,而是要有一种对美的远见。

这里将产品分为三种境界

1.只能突出产品的基层功能

比如各种粗制滥造的山寨机,它们和那些形体完美的原创型产品功能几乎一样,但是完全没有山寨出一件产品的神韵,比如一个没有产品经理,视觉设计,交互设计参与的项目,只有程序员出台上线的产品,它们只能完成其基层功能。

好比一间房子,虽然里面都能放床,都能实现睡觉,遮风挡雨的功能,但是房子之间的比较是突出其规模与设计的科学之美的,也就是说,人们一定会喜欢那些有设计感,住起来舒适的房子,因为当所有房子能满足其睡觉,遮风挡雨的基础功能后,人们的追求便从物质上提升到精神审美上。

2.有工匠精神,但无美的远见

工匠精神就是工匠的精神,什么是工匠,这里引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做机械表的工匠,众人皆知:手表内部的机械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小部件琐碎,对机械与机械之间的排布,叠放,尺度的拿捏都要十分谨慎,最困难的是钟表的零件是用肉眼看不清的,因此需要借助各种仪器,还有就是手不能抖动,一旦出现轻微抖动,都可能让一个小部件安装失败。

因此对此类工匠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从这类工匠身上可大概窥知: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对细节中细节苛刻以待,用热爱其行业,用心的态度去做一件产品,比如造价昂贵的,用工精细的怀表,充满艺术气息的,纯手工打造的浮雕,核雕等。

3.既有工匠精神,亦有美的远见

在产品爆炸的年代,任何领域和行业都不缺乏有工匠精神的作品,市场首先淘汰那些没有用心做产品的组织,但用心做产品的还是多数的。

毕竟谁都懂一个道理:用户(包括自己)都喜欢美的事物,试问谁又喜欢粗制滥造,应付了事的产品?如果用户有选择权的话,除非你们的产品全球只有你们一家,用户没有选择权,但这毕竟不现实,任何创业领域,任何服务和产品行业竞争都是白热化,或者即将进入白热化。

也就是说,用户不用你的产品完全可以从你的竞争对手那里获得同样的服务或者让他认为更好的服务,但同一领域的产品功能几乎大同小异,如果用户残忍的把你卸载了,首先可以确认的是你让他不爽。

让他不爽的原因有很多,理由在外人看来也是啼笑皆非,但那就是事实,比如他不喜欢你产品的logo,所以他不用你,比如不喜欢你产品的宣传语,比如你公司的广告等。

什么是美的远见?美的远见在商业领域就是用户思维,就是产品心理学,不可脱离大众心理一味追求产品的,那些普通人看不懂的美,我们追求的美一定要让用户读懂,不可将美提升到空中楼阁,如果一旦让用户读不懂,那对不起,只好pass你。什么样的产品最受欢迎?毫无疑问,那些具有工匠精神,又有美的远见的。

二、两个案例

案例1:微信与手q的对比

我们尽量找一些大家都熟悉的产品,这样可以更方便的阐述某些道理,进行比较。微信和手q都是腾讯的产品,但其用户群体有着天壤之别的差异。

首先,用手q的基本是未成年,也就是十八岁以下,而微信用户基本属于成年人,其中有工资收入的居多,这或许和微信转账方便有关,但数据透露,这两个产品的不同用户群体是由其产品特性决定的。

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有许多繁忙的事物,内心或多或少积累了各种压力,所以其心理偏向比较简约的产品,而微信就是,未成年人精力充沛,热爱复杂,功能琐碎,好玩的产品,而手q便是。

这是两种群体的两种心理导向所引导的两产品的用户定位。我相信腾讯做这两款产品没有想过要把微信做成成年人的产品,把手q做成未成年人的产品,之所以有微信是产品经理张小龙写信给马化腾,说服他让其拿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自然选择性的充满戏剧性的是,在两款产品竞争又互相依赖的运营中,其定位各自划分了年龄层,这是连腾讯都始料未及的,但可以用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预言,那就是成年人的世界,内心比较复杂,所以喜欢简单除暴的产品,微信自然迎合这类群体的口味,未成年人比较单纯,精力充沛,好奇心重自然喜欢体验各种有好玩功能的产品。

这里不批判手q的繁琐,也不能批判微信的极度简约,因为批评任何一方都是对另一方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就像成年人嫌弃小孩的世界太过天真,但同时活的又很轻松,小孩嫌弃大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但同时又想变成大人,变成熟一些。这些产品心理的启示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启示1)

如果你的项目定位于未成年人,比如二次元,兴趣社交,追星,八卦等产品,那一定得开发许多有趣的功能,来满足这类群体心理的好奇心,如果你的产品定位于未成年人,还走简单粗暴的极简风,那就会被他们嫌弃成无聊的产品。

(编辑: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