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https://www.052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移动互联 > 通讯 > 正文

EMC ViPR:软件定义存储之傻瓜说

发布时间:2016-10-29 13:55:42 所属栏目:通讯 来源:比特网
导读:副标题#e# 【IT168评论】提起ViPR,往往会涉及到软件定义存储、存储虚拟化、对象存储、OpenStack这些话题。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想以尽量通俗的语言,站在与已有产品、技术形态对比的层面来谈谈ViPR的功能、定位,以及EMC推出该产品的目的。 距离EMC Wo

  我听说过IBM TPC(Tivoli Storage Productivity Center)、NetApp OnCommand等存储资源管理软件,NetApp的FAS/V产品线相对单一,而TPC每次升级版本,加入自家新产品支持都不只是做些兼容性测试那么简单的事情。ViPR与这些传统的存储管理软件有什么不同呢,我在EMC中文技术社区中看到了下面这个问答:

  Uehara Y.问道:“与比如Storage Essentials (HP)这样的软件相比,ViPR的优势是什么?它们都能提供存储虚拟化,但区别在哪?”

  Mark_Prahl 回答:“Storage Essentials是类似与EMC Resource Management Suite的解决方案,用来监控并报告存储性能、容量使用情况以及可用性,帮助你了解存储环境。

  ViPR创建虚拟存储池,以服务目录的形式呈现给用户,这可以通过自助服务网站访问。与Storage Essentials此类仅提供存储环境信息的存储资源管理软件不同的是,ViPR能将性能度量信息告知存储资源管理解决方案软件,而且ViPR可以集成EMC Storage Resource Managment Suite。”

  3.VMAX Cloud Edition的扩展?

  在“自助服务网站”,以及根据用户的性能需求SLA分配存储资源的特性方面,我觉得ViPR可能是之前的VMAX Cloud Edition(最早叫VMAX SP)的进一步延伸,或者说受到后者的启发——即EMC尝到了甜头之后,把这些功能推广到各条产品线。

  ViPR与“Cloud Edition”共同的特点是:简化部署,并使管理工作智能化。

  4.ViPR与OpenStack

  记得在EMC刚宣布ViPR的时候,国内一位熟悉OpenStack的专家曾表示:“所谓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不就相当于Cinder和Swift吗?”关于OpenStack的Swift对象存储服务,我们在后面还会谈到,这里先看看Cinder块存储服务与ViPR的差异。

关于控制平面
▲OpenStack Cinder连接EMC VNX/VMAX提供iSCSI访问模型

  由上图我们看到,用户通过REST连接到Cinder的Volume API(Cinder是从Nova Volume发展而来),而Volume Manager则使用EMC提供的驱动连接到SMI-S Server,再通过REST连接到阵列——这样的一个控制路径。Cinder同样只负责存储资源的分配,而不参与到数据访问路径中。

关于控制平面
▲OpenStack Cinder连接NetApp FAS提供iSCSI访问模型

  上图中的NetApp Filer指的就是FAS系列,由于做NAS出名了人们习惯将它称为文件管理器,在这里也是提供iSCSI访问(OpenStack后来的Cinder版本已经支持FC了)。我们看到稍有不同的是,NetApp的Cinder驱动不像EMC那样通过业内标准的SMI-S管理规范来实现与阵列的对接,而是使用了自家的OnCommand管理平台。相应的,在Cinder驱动和管理服务之间的接口也由CIM换成了REST。

  EMC ViPR同样能够支持SMI-S和REST,后面的一个图片中有简单说明。

关于控制平面

  这张图,是在EMC发布ViPR之前对软件定义存储的描述,其中浅蓝色的部分正是今天的ViPR。或许它描述了ViPR与OpenStack之间的关系——既然ViPR已经实现了对底层不同产品线的支持,向上就可以使用几个通用的适配器驱动来分别支持Swift对象、Glance虚拟机镜像和Cinder卷服务?即而ViPR充当中间层,不用再为每个系列的存储单独写驱动了?

  5.扩展阵列支持

关于控制平面

  上图中可以看到ViPR与存储阵列之间的几种接口,以及对第三方阵列开放支持的架构。下面我摘录了EMC资料中的一些文字:

  “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软件定义的存储,平台必须能够可编程。ViPR 提供简单而强大的表述性状态转移 (REST) API,从而与多供应商存储资源建立了连接,就好像它们是一个大的存储池一样。”

  “使用 SMI-S 和供应商阵列提供的大量 API,EMC 为不同的阵列构建了适配器,并且提供了简单一致的 API,用于构建新适配器以支持新阵列。这将创建一个可扩展的“即插即用”存储环境,该环境可以自动连接到、发现和映射阵列、主机以及 SAN 连接结构。管理员和开发人员还可以开发跨阵列并且支持混合数据类型(如文件中对象)的独特新数据服务。”

  “EMC 将发布 ViPR API,以帮助添加新阵列适配器和新数据服务。这样,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添加的功能和价值,而不必操心底层存储的细枝末节。ViPR 还支持企业和服务提供商建立开发人员社区,吸引开发人员和 ISV 加入进来,进而不断扩大增值数据服务的规模。”

  OpenStack最大的优势在于开源,因此主流厂商纷纷支持并提供驱动,但相对松散的联盟使它在存储管理方面暂时还只能实现一些相对基本的功能,比如Cinder项目还不够成熟完善,由NetApp提出的文件服务还处于Beta阶段,Swift不适合一些场景(没有适合所有场景的吧?)等。

  ViPR则恰恰相反,尽管还未正式发布并处于完善的过程中,但可以预料它在OpenStack不足的那些方面可能会做的更好。但是友商们会积极支持ViPR,并愿意看到它成为业内标准吗?

(编辑: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