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https://www.052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真象|当评论中“情绪”只排第四,你一定好奇前三是啥

发布时间:2016-05-04 11:34:40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腾讯科技
导读:网络评论是一项高渗透率的网络行为:六成网友会发表评论,近八成网友会浏览评论。对于事件的有感而发和好奇其他网友态度是用户参与网络评论行为的主要动机。

在关于新媒体时代人们如何利用空闲时间的《认知盈余》一书中,作者克莱·舍基(Clay Shirky) 强调了分享和创造行为会带来远胜于单纯消费的社会效用。之前,当工业化带给人们更多闲暇的时候,人们选择看电视。

后来,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闲暇时间分配,看电视作为更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让步给了上网,因为相比单向的输出,人们更加热爱网络的交互。或许,网络评论是让我们在闲暇时间找到“存在感”的一种方式。舍基的核心观点是随着技术进步,互联网和新媒体降低了人们合作的成本,使得属于每个个体的闲暇时间有条件连结和聚合起来创造出有社会影响力的益事。

这并非没有先例可循。Ushahidi,一个用于肯尼亚居民通过自主评论和检举身边暴力的平台,将许多人留下的碎片化信息编织成了一幅全国性的画面,起到了报道地域性暴力冲突的作用。

本质上,网络评论区是一个聚合网友的畅所欲言的平台,如果聚合了足够多的观点鲜明的个体,则接下来他们作为整体的行为就具有可预测性。这种可预测性可以是民意的风向标,也是精准营销的契机。

根据评论的关键词来个性化推荐信息,或者组织意见相近的群体进行轻互动(如爱好公益群体对于众筹和募捐会有更高的积极性,在探讨法律政策很热门的评论区/文章末尾设计新法规的民意测试等),都是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而会产生良好社会效用的可行方式。

对于评论参与者和活动组织者来说也是双赢的良性循环。“物以类聚”,具体到微信公众号,还可以延伸出基于评论的社群。

网络评论,尽管人微言轻,但可能聚沙成塔。作为最轻量的UGC,它不如文章那样精雕细琢,但反馈了无数个体的观点、偏好,喜怒哀乐,感性或理性。在个性化推送和分享红利的大趋势下,在各种基于垂直细分领域UGC涌现的潮流下,评论可以带来的价值还可以有很多。

(编辑: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