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https://www.052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猴年自媒体被诉第一案:言论自由与企业商誉如何平衡?

发布时间:2016-03-12 04:43:40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路北的网站
导读:近年来,随着自媒体主流化,自媒体被企业告上法庭的案例越来越多,2015年有阿里巴巴起诉三个微信公众号索赔千万元、万达王健林起诉公众号“顶尖企业家思维”索赔千万元和康

猴年自媒体被诉第一案:言论自由与企业商誉如何平衡?

文/路北(微信公众号lubei2014运营者)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主流化,自媒体被企业告上法庭的案例越来越多,2015年有阿里巴巴起诉三个微信公众号索赔千万元、万达王健林起诉公众号“顶尖企业家思维”索赔千万元和康师傅起诉多个自媒体索赔总额超5000万等知名事件,猴年春节后,因自媒体人刘旷此前以一篇标题含“严重欺诈”、“铁证如山”的文章抨击喜马拉雅FM,也遭喜马拉雅FM起诉,这一系列事件表明,自媒体言论自由与企业商誉的正面碰撞正在加剧。

自媒体以生产文字内容为主,尤其是对于科技、产经、财经等领域的自媒体而言,其所撰写发布的文章多以行业评论为主,这些评论免不了涉及一些相关企业。如果自媒体人在文章中的言论无确凿证据,过于偏激甚至是故意造谣传谣,就会伤及相关企业,对企业商誉造成不良影响。那么,自媒体的言论自由与企业商誉之间应该如何平衡?

自媒体已开始主导舆论方向

在内容创业潮兴起后,自媒体成为内容创业的最佳路径,从2013年起,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异军突起,自媒体有了肥沃的土壤。再加上百度百家、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等强势平台都在积极发力自媒体市场,自媒体人的声音得以传播到大众人群中去,影响力与日俱增。

可以说,经过近3年的发展,自媒体已成主流。据微信官方在去年披露的数据显示,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已经突破1000万,每天还在以1.5万的速度增加。而与之俱来的是,自媒体的影响力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尤其是对于一些自媒体大号而言,其订阅数量甚至远超传统报纸等媒体的发行量,影响力空前。

以微信公众号界的明星大号“石榴婆报告”为例,其运营者程艳曾在文末推送一款自己试穿过的凉拖鞋,并第一次把淘宝店的链接贴了上去。没想到文章推送后的3小时内,这款凉鞋就卖掉了近300双。“爱读童书妈妈小莉”自媒体的运营者方洁莉曾对媒体表示,有一次她在公众号推荐了《肚子里的火车站》,结果几天后这本儿童读物在卓越、当当上都卖断了货。

自媒体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而随着粉丝数量的增多,自媒体在信息传播影响力上占了上风的同时,自媒体抛出的观点言论,都会影响到成千上万的用户对一件事情、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判断。尤其是对于科技、产经、财经类自媒体而言,其撰写发布的文章甚至会影响到大众对一个行业发展现状、一家企业发展现状的判断。如果在无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言论过激,就难免对行业、企业产生巨大的伤害。

部分自媒体不自律引发企业集体诉讼

实际上,正是因为个别自媒体在撰写文章时言论过于偏激,甚至故意造谣传谣,让多家企业不得不拿起法律武器起诉自媒体。

去年11月25日,阿里巴巴集团向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和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分别提起诉讼,起诉今晚报社、福建省益红大白毫茶叶有限公司。针对其在自媒体刊登不实内容的行为,阿里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分别索赔人民币1000万元。

事情的缘由是,11月中旬,福建省益红大白毫茶叶有限公司拥有的微信公众号“福鼎茶农五月”、微博账号“福鼎茶农-五月”发文《一天收了912亿,看马云如何吐出574亿》,今晚报社旗下微信公众号“今晚报”发文《双11猫腻:你辛苦抢的那些大牌,竟然被这样换成假货》。此外,上海喜多坊婚庆礼仪服务有限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全城单身交流群”、上海富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网站“融贷通网”在未经核实情况下对上述两文分别进行转载。阿里巴巴也将二者一并告上法院,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

而在阿里起诉三家自媒体之前,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把公众号“顶尖企业家思维”的所有者告上了法庭,因其涉嫌造谣被索赔1000万元。

实际上,企业起诉不自律的自媒体已经演变成一个普遍现象。去年夏天关于康师傅地沟油的谣言,在自媒体阅读量超过5000以上的达到70余个,康师傅因此起诉了多家自媒体,索赔总金额为5000多万元。而娃哈哈、农夫山泉、肯德基等行业巨头,也纷纷将涉嫌传谣微信号背后的自媒体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而在IT科技领域,企业与自媒体之间的矛盾也同样在激化。今年春节过后,自媒体人迟宇宙一篇质疑联想CEO杨元庆是否合格的文章,就引发了联想的怒而反击。而自媒体人刘旷以一篇援引知乎帖子内容的文章抨击喜马拉雅FM,更是被其告上法庭,成为猴年自媒体第一案。

由此不难看出,企业起诉自媒体绝非偶然,而这些都是本来可以避免的纠纷。

自媒体应做到中立客观

一般来说,作为企业,是不会在没有掌握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将自媒体告上法庭的。之所以企业会把自媒体人告上法庭,说明企业的法务部门已然掌握了足够的证据,也说明自媒体人的涉事文章确实存在瑕疵。

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果一位自媒体人被企业告上法庭,实际上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自媒体人是很难胜诉的。因为企业不可能凭空去打一场没有准备的官司,何况企业有法务部门、有专业律师,而自媒体人一般并不具备去应对一场官司的能力,特别是在涉事文章确实存在明显瑕疵的情况下。

那么,如何求得自媒体言论自由与企业商誉之间的平衡呢?实际上,这还要从自媒体写作本身说起。以喜马拉雅起诉自媒体人刘旷一案为例,后者在涉事文章中大量援引的是知乎这样一个UGC平台上的帖子内容,这说明自媒体在写作时缺乏获取一手资料等确凿证据链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自媒体文章存在明显瑕疵。

而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便是,自媒体人应该珍惜自己的公信力,在撰文时务必做到有理有据,尽量做到中立客观,特别是对于批判性的评论文章,不能凭空捏造事实或是援引未能核实信源真伪的消息,以此避免给相关企业和自身带来伤害。

客观中立、有理有据、信源可靠、不恶意撰文,是自媒体言论自由与企业商誉之间的平衡之道。针对某些自媒体人不自律引发对自身、行业及对企业造成的伤害频发的问题,这里有必要呼吁自媒体人在保持言论自由的同时,应该用公正客观的态度去报道、去撰文,不能以缺乏确凿证据情况下的中伤言辞去博取更多的粉丝,这样伤害企业的同时对自身也是名誉受损。

(编辑: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