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https://www.052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当闪电战转向人民战争,Uber亏损之路何时是尽头?

发布时间:2016-03-07 18:44:39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路北的网站
导读:近日,据路透社报道,上月Uber向荷兰商务部提交的一份文件所披露的数据显示,2014年Uber的国际业务亏损2.37亿美元,其亏损额相比2013年的3190万美元出现大幅增长,原因是该

当闪电战转向人民战争,Uber亏损之路何时是尽头?

文/路北(微信公众号lubei2014运营者)

近日,据路透社报道,上月Uber向荷兰商务部提交的一份文件所披露的数据显示,2014年Uber的国际业务亏损2.37亿美元,其亏损额相比2013年的3190万美元出现大幅增长,原因是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扩张。

不久之前,Uber全球CEO特拉维斯·卡拉尼克对媒体公开宣布,Uber中国业务在2015年巨额亏损,超过10亿美元。

仅仅在中国的亏损就超过10亿美元,那么加上其他地区的亏损,就更多了。但是,按照Uber全球扩张以及在多地遇到完全抵抗的现状看来,Uber亏损之路才是开始,并不是结束。

究其根本,一家依靠闪电战迅速在全球进行扩张的公司,就像一把薄脆锋利的刀,依赖速度进行收割。一旦遇到人民战争,遇到韧性且顽固的抵抗,就会失去先机。

对于这样一个依靠速度取胜、依靠规模换融资,像不死鸟一样只能飞翔不能落地的公司,这种停滞很可能带来致命的结果。

比如在中国市场的失利,已经直接影响了Uber全球的估值,在最近的一轮融资中,其估值从最初预期的700亿美元降到600亿出头,与上轮估值相近。

Uber再曝国际业务亏损 盲目扩张的恶果

短短几年时间内,Uber市场规模已经扩张到了全世界范围。这种扩张速度既可以说是可观,但同样也可以说是可怕。对Uber来说,其一步一跳板的扩张策略,看似已经囊括了美国、欧洲、亚洲三块市场区域,但也因其这种短时间内盲目冲高冲量的扩张速度,其中隐忧甚多。

而速度成为Uber致胜的法宝,就像美国侵略越南一样,空军打击之后一片狼藉,陆军去采摘战果。但是一旦陷入本地的群众战争,就会危机重重。

虽然Uber在产品技术、营销推广上都有先发优势,但是出行市场的可复制性非常强,Uber,虽然有快速扩张之行,却缺少在业务针对性上的深耕细作之实。以薄弱的业务能力,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像刀锋一样进行大规模扩张,如果运气足够好,不碰到竞争对手,那就可以恣意妄为,但如果运气没有那么好,比如在中国、印度、东南亚等纷纷遇到对手抵制,Uber盲目扩张的后果正在变得不堪设想。

作为一个像刀锋一样只能通过速度来展示威力的公司,一旦其扩张速度和轨迹受到干扰,那么Uber的元气大伤会被无限扩大。

Uber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曾向加拿大新闻网站Betakit坦言:“我们在中国一年亏损超过10亿美元”,原因是“我们遭遇强劲对手”。10亿美元这个数字对于任何一家创业公司而言都不是一笔小投入,造成这个难堪局面的主要原因是Uber在中国的盲目扩张,从开始的6个城市小范围试水到今年9月份计划扩展至100个城市,都需要实打实用钱来堆。

虽然我们不能说每个城市耗费的运营成本都是相同,但只看之前Uber在与滴滴出行竞争的成绩单来看,2016年Uber面临的将会是一个亏损上的天文数字。2016,对Uber来说将是更可怕的一年。

敌不过滴滴出行们、受lyft牵制是Uber亏损不止的主因

实际上,Uber急速扩大的亏损,主要来自与竞争对手对于市场份额的争夺,而“烧钱”补贴是最快见效的手段。

Uber除了在中国市场被滴滴出行严重打压外,其在最引以为荣的美国市场大后方,也受到Lyft的强烈牵制。而在印度、东南亚等市场,则跟在中国一样,被本地对手严重压制。虽然Uber在用巨额亏损作为炮火在争夺,但是这场跟本土团队作战的“人民战争”,Uber胜算并不大。

以印度市场为例,目前滴滴出行投资的Ola占领印度打车市场80%以上的份额,截至2015年9月,Ola拥有32万辆车,覆盖100多个城市,每天超过100万次的订单量。去年8月,滴滴出行还投资了东南亚最大打车应用Grab(原名叫Grabtaxi),这款应用在本地份额也超过70%。

在滴滴投资Ola、Lyft、Grab的时候曾经提到,要在产品、技术、运营策略方面互通有无,说白了,就是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对抗Uber。

中国市场,Uber亏超10亿美元,但久攻不下,而美国大本营,也有了失火之势。Uber在美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lyft本就一直牵制其发展,Uber和Lyft的价格战战火从旧金山烧到纽约。

而滴滴出行则在此情此景下又战略投资Lyft并与其开展战略合作,以至于在2015年,Lyft在一些核心城市的份额已经超过50%,即使在Uber市场份额占优的城市,其盈利程度也大幅度下滑。

与Uber不同,滴滴出行打扫完国内战场之后,转而把视线投往国际化。而Uber起步就是全球化,但是却遇到各个区域本地团队的强烈反弹。一方面,Uber竞争不过滴滴出行、Ola们,抢不到市场份额的前提下只能无奈花钱解决。另一方面,如果耗费巨资的争夺战之后,依然不能搞定市场份额,那么就会反向影响Uber自身的估值和融资。

在最近一轮的融资中,原本计划以700亿美元估值融资,最后降到了600多亿美元成交。如果2016年继续烧钱且不见成果的话,Uber则有可能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

扩张不易,盈利更难,Uber前路着实堪忧

尽管Uber在美国已经实现盈利,但正如TK此前对媒体表示,“为了吸引用户,Uber必须扩展至新的城市,并对用户进行补贴,这将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从哪里来?一是美国的营收,二是融资。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Uber在美国盈利的能力和以及融资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其扩张的步伐。尽管Uber早期发展很快,但其通过规模换融资的做法却犹如在钢丝上跳舞,一旦遇到阻力就会面临难以预估的风险。正如此次Uber以降低估值来换取融资的无奈一样,这实际上已经透露出了危险的信号。

扩张快,不等于消化快。吃不下市场会影响规模,规模缩小则融资受阻,正向旋转的链条就会断掉。眼下,Uber无疑陷入了这样的两难处境。

而更可怕的是,一方面,Uber前线失利,在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市场不惜烧着大把的钱与竞争对手贴身肉搏,但结果却是对Uber的市场份额并没有收到明显的成效。另一方面,其实现盈利的美国市场也产出受损,被强敌lyft抢食份额。如此一来,Uber以美国盈利+融资贴补其他市场扩张的如意算盘落空,其估值下降之后,等待Uber的或将是更为不妙的融资受阻、规模缩小,甚至不排除被迫退出中国、印度等区域市场的可能。

(编辑: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