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https://www.052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酷站推荐 > 酷站 > 正文

智慧城市的“十四五”:深圳和平安找对了方向

发布时间:2020-11-12 08:51:37 所属栏目:酷站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副标题#e# 短视频,自媒体,达人种草一站服务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曾在《城市的胜利》中提出过一个大胆的观点:住在城市的摩天大楼里,才是最环保的生活方式。 对于向往浪漫田园生活的人们来说,这样的观点无疑是异端学说,特别是在大城市病的焦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短视频,自媒体,达人种草一站服务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曾在《城市的胜利》中提出过一个大胆的观点:“住在城市的摩天大楼里,才是最环保的生活方式。”

对于向往浪漫田园生活的人们来说,这样的观点无疑是异端学说,特别是在“大城市病”的焦虑心理下,任何试图对城市做加法的行为都不缺少反对的声音,以至于不少被寄予厚望的智慧城市项目,也在人为因素的干扰下被迫夭折。

但2020年注定是个转折点。

智慧城市试点数量最多的中国,在2020年初开始了新基建浪潮,而智慧城市正是新基建的集大成者;被视为智慧城市样本的新加坡,正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转型打造“智慧国”;曾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慢半拍的伦敦,在2020年超越东京和纽约成为智慧城市项目投资第二大的城市……

借着第22届高交会的契机,当智慧城市再次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时,不妨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2020年后进一步加码智慧城市,背后的底层驱动力到底是什么?

01 科技是通用语言

答案还要从年初的新冠疫情开始说起。

当无数城市被迫停摆的时候,亚洲的三座城市交出了一份近乎满分的答卷:

一是来自中国的深圳。不同于一些城市封锁主干道、封锁进出口的做法,深圳防控部署的重心在于大数据,通过对人口流入流出、疫情态势、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等数据的实时分析,辅助有关部门进行科学决策。同时利用“i深圳”为市民提供咨询、救助、预防到办事的全链路服务以及居家健康服务。

二是来自韩国的首尔。首尔市政府搭建了“市长智能城市平台”,基于3200万行政大数据和ICT技术,可以全面了解城市运营状况。同时韩国政府在3月份开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智能管理系统”,通过获取手机定位、信用卡消费记录信息等对患者进行跟踪,只需10分钟即可“复原”患者的行踪路线。

三是被称作“佛系抗疫”的新加坡。在疫情爆发初期的时候,新加坡的“佛系”方案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随后外界却看到了这样一幕:Spot机器狗出现在新加坡的公园里,监控人潮并提醒人们保持安全距离;BeamPro机器人出现在医院的隔离病房中,代替医护人员向患者询问询问病史等问题……

为深圳、首尔、新加坡的抗疫经验做一个归纳的话,科技恰是其中的通用语言,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外界对于智慧城市的态度。

比如市场调研机构IDC的报告显示,尽管全球智慧城市的资金投入可能因新冠疫情的影响而放缓,但2020年的投资总额仍将比2019年增长11.1%,特别是中国市场的规模将较去年增长12.7%。

再比如见证了科技价值的新加坡,在财政吃紧的局面下并未削减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投资,并在不久前宣布将增加30%的投资,2020年的投入将达到35亿元,远高于2019年同期的27亿美元。

个中原因似乎并不难理解。

对于全球范围内的大多数一二线城市来说,城市的基本框架已经成型,挑战并不在于城市的规划和扩张,而是化解城市中存在的诸多风险,诸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秩序混乱等等。期间出现了绿色城市、低碳城市、生态都市等多种概念,最终科技被验证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核心生产力,也是人类在不断试错后找到的为数不多有望根治“大城市病”的药方。

02 智慧的高阶状态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就在《第三次浪潮》中做出了对下一个时代的判断:工业时代必将让渡为信息时代。

只是过了近40个年头后,大工业生产时代对城市的不利影响仍然存在,乌托邦式的田园城市照旧被奉为圭皋,科幻小说中的智慧城市刚刚从书本走进现实。特别是回到城市治理的话题上,当下城市的智慧化程度恐怕还远远不够。

正如深圳在一个月前被赋予的新使命:“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发挥深圳信息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十四五规划中也对城市的发展趋势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就像很多人喜欢引用的一个比喻,智慧城市就是集感知、模拟和控制等模块于一体的巨型操作系统。现阶段的智慧城市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是简单汇集了不同的应用和技术,搭建了底层、中间层和数字层的简单架构,要对城市进行全周期、精细化的治理,并匹配都市圈、城市群的未来定位,还需进一步迈向高阶状态:

一是进行更大范围的系统整合,从城市智能迭代升级为智慧化的城市群;

二是摆脱各自为战的现有局面,智慧城市需要找到一些典型的建设范式。

诸如新加坡、巴塞罗那等建设智慧化“小城小邦”的经验,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智慧城市的需求,上海、深圳等区域化的中心城市才是不应忽视的研究对象。比如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上海,给出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方案,或许是打通区域化数据的方向;位于深圳的中国平安、华为、腾讯等智慧城市建设的急先锋,提出了类如“1+N+1”的智慧城市生态架构,让“深圳经验”有了在其他城市复制、打通、联接的可能性。

简单来说,不同于全球抗疫过程中对“科技优化城市治理”的片面理解,在下一个40年的宏大布局中,智慧城市可以说是城市向前进化的必然选择。

03 城市应为人而生

除了对科技的崇拜,智慧城市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是“以人为本”。

早在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时代,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就在《说文解字》中写道:“城,所以盛民也。”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科技和人文往往是对立的两面,何况韩国松岛新城等理想主义的“智慧化大跃进”,一度让智慧城市走向被妖魔化的边缘。

不过将目光聚焦在一些成功的智慧城市案例上,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并不相悖,甚至说智慧城市建设的初衷正是为了优化人类的“栖息地”。

(编辑: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