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https://www.052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建站资源 > 优化 > 正文

架构漫谈:从架构的角度看如何写好代码

发布时间:2019-10-09 09:37:18 所属栏目:优化 来源:佚名
导读:副标题#e# 软件架构实际上包括了:代码架构,以及承载代码运行的硬件部署架构。实际上,硬件部署架构最终还是由代码的架构来决定。因为代码架构不合理,是无法把一个运行单元分拆出多个来的,那么硬件架构能分拆的就非常的有限,整个系统最终很难长的更大。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软件架构实际上包括了:代码架构,以及承载代码运行的硬件部署架构。实际上,硬件部署架构最终还是由代码的架构来决定。因为代码架构不合理,是无法把一个运行单元分拆出多个来的,那么硬件架构能分拆的就非常的有限,整个系统最终很难长的更大。

所以我们经常会听说,重写代码,推翻原有架构,重新设计等等说法,来说明架构的进化。这实际上就是当初为了完成任务,没有充分思考所带来的后果。这也并不是架构进化的事情,而是个人对问题领域的逐渐深入理解的过程。所以有必要再讨论一下,代码的架构应该是怎样的。

本文会在之前几篇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把架构的思考进行落地,细化到我们代码的实践当中,尽量不要让代码成为系统长大的瓶颈,降低架构分拆的成本。

在前面我们提到,软件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虚拟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直接决定了我们的代码应该分为几部分。结合每个部署单元所承担的责任,可以明确的拆分为两个不同的责任:

表达业务逻辑的代码。很多人把这部分叫做Domain Logic,或者叫Domain Model。这部分实际是来源于生活的,必须保持和现实生活中的切分一致,并非人为的抽象而成。

对用户提供访问并保存业务逻辑运行结果的代码。计算机的状态保存有一个缺陷,本机保留业务运行结果有很大的问题,一般都在外存储设备上保存,也便于扩展。

所以单个部署单元的代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架构漫谈(八):从架构的角度看如何写好代码

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软件代码的相关利益人为运行时的访问人员和存储设备。而service的代码是最复杂的,需要服务于三方,代码人员的负担是最重的。为了把这三方的变化对service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于service还必须进一步的分拆为三个部分,让每一个部分都能够独立的变化,这样这三方的变化就不会产生连锁响应,降低成本。如下图所示:

架构漫谈(八):从架构的角度看如何写好代码

这样,就划分成了几个责任:

Service就专注于user的需求,并组合Glue Code提供的服务完成需求。

Glue Code专注于组合business的调用,管理Business里面对象的生命周期,并且通过Repository保存或加载Business的状态

Business专注于实现业务的核心模型。

Repository专注于数据的保存,并和存储设备一一对应。

大家注意看,还是树形架构。并且左侧的主要需要计算机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要直接面对用户的需求。右侧的更多的需要面对业务的核心。只要这几块的开发人员互相商量好了接口定义,这几个部分的开发就可以并行的进行,极大的提升开发的效率,缩短开发的时间。要做好这几部分,还需要注意,逻辑只允许存在于Business中,Service、Glue Code、Repository都不允许存在业务逻辑。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叫业务逻辑。

什么叫业务逻辑?

首先这个定义的前提是指软件代码中的逻辑,不是现实生活中的逻辑。在软件代码中,不需缩进和计算的顺序调用,包括缩进的代码目的是catch exception的,都不算逻辑,除此以外都是逻辑。以下用严格的顺序调用来指代这种代码。因为顺序调用是计算机的特性,由编译器来决定的,当然最本质的是因为我们计算的基础都是图灵机。在现实生活中,顺序调用也是逻辑,大家不要和我们这里说的业务逻辑相混淆。

为什么说除了Business代码中有逻辑以外,其他地方不能有逻辑呢? 我们每个部分分别分析:

如果service里面不是严格的顺序调用,有很多分支,那么说明这个service做了两件或者两件以上的事情。必须把这个service分拆,确保每个service只做一件事情。因为如果不这么分拆的话,一旦这个service中的某各部分发生变动,其他的部分的执行必定会受影响。而确定到底有哪些影响的沟通成本非常高,其他相关利益方没有动力去配合,我们往往不会投入精力仔细评估。最后上线会出很多不可预料的问题,最终会导致损失用户的利益,并且肯定会导致返工,损坏自己的利益。如果是有计算的逻辑的话,比如受益计算,订单金额计算等,那么这部分应该是Business代码需要完成的,不能交给service代码来实现。

Glue Code里面如果不是严格的顺序调用,同理会和service一样遇到同样的问题。

Repository里面如果不是严格的顺序调用,包括存储访问的代码里面(比如SQL),会导致逻辑进入到存储设备中。存储设备的主要目的是拿来存储的,一旦变成了逻辑计算的主体,就会导致存储设备无法通过增加机器的方式横向扩展长大。这个时候就没有架构了,只能换性能更好的机器,这个叫scale up。只有scale out才能算架构。

以上都会导致架构无法快速的横向扩展和分拆,并且增加了修改的成本,这些是不符合开发人员以及业务的利益的。

这么做的好处有哪些呢?

Service、Glue Code、Repository里面的代码是严格的顺序调用,那么这些代码只要做连通性测试即可,不需要单元测试。因为这些代码都需要和很多上下文打交道,很难做单元测试。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组合。

Business不访问任何上下文,不访问任何具体的设备,所以这部分代码是非常容易写单元测试的,并且单元测试必须100%覆盖。因为其他地方没有业务逻辑,所以一旦有问题,就可以断定是Model的问题,单元测试肯定可以发现。如果单元测试没有发现问题,那么单元测试一定有问题。线上问题的模拟也就变得非常的简单,单元测试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补充。

Repository很容易按照存储设备本身的最小访问粒度来完成工作,比如DB,完全可以做到单表访问。因为这个时候存储设备只关心存取数据,完全和业务没有关系。做表的分拆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存储设备通过增加机器就可以横向扩展长大。很多人会担心说,没有了join,访问DB的次数是不是更多了,会导致性能下降? 按照现在网络的条件,网络访问和Disk IO访问的差距已经不大了,合理的设计下,多访问几次DB并不会导致这个问题。另外如果多台DB的话,还能通过并行加速访问。

由于Service、Glue Code、Repository代码简单了,才可以让我们的开发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研究业务,毕竟这部分才是软件所真正服务的对象。

(编辑:云计算网_宿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